偶尔醒来

又停了很久没写blog,1月以来发生了好多事情。春节那会儿可能是有点过渡关注疫情,过得没什么实感。没看b站的拜年祭,读完了《世界的凛冬》,其他的时间看了一点战锤的比赛,再然后似乎睡了很长的时间。感觉对生活没什么热情,缺乏一种主观的能动性。往年的除夕自己特有的仪式感是在那天一定要通宵看点书或者电影。今年很早就睡了。初四的时候似乎有要感冒的迹象,于是一整天都躺在床上,还好压制住了。小向的母亲得了新冠,住进ICU,小向自己后来也开始发烧,再后来就没了消息。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和她有段时间没联系了,那种悲伤可能确实很难真正的共情,不知道该和她说什么。。。2月6日,李文亮离开了。看到那句“我还是想做正义的伙伴”突然眼睛有点湿润……他实在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这样的日子不该被忘记。如今记得蒋彦永的人又有多少人。人真是一种太容易遗忘的动物……… 阅读全文

2020小寒

有两个月没写blog,年底太忙,连周末都得连续加班11个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久了,自我变得很涣散,像是顺风漂泊的浮萍。那种感觉真是太糟糕了。有时候在想自我是什么。每个人都是流水中两头漏风的瓶子,水从一个口进另一个口出。在水中待久了,瓶子的边缘多少会残留些东西,那或许自我。当一个人想保有更多自我的时候,也表示他不想这些残留在瓶子里的东西被冲走……工作之后,就没有很频繁地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了。渐渐地觉得和小时候简直像身处两个世界……元旦只放假一天,那天刚好我值班,因为周末也加班在工作,连着上班就好挺累人。不过值班大体上除了必须待在单位倒是没什么限制,所以也算能做点自己的事情。因为还处在很劳累的状态,就看了好多视频。中间试着看了三页的数学,居然还挺开心的。人似乎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寄存在自己一直持续做的事情里头,我想这其中也保有了一部分自我把。… 阅读全文

感冒 立冬

最近在感冒中,脑袋晕乎乎的。到了年底工作上各种事情越来越多,今年到12月只剩下2个人做业务方面的全部事情,感觉真是做不过来,就感觉心力憔悴。最近晚上的时候倒是不怎么想玩游戏,中午的时候也不觉得累。本想着中午的时间可以稍微看点数学,可是每次感冒期间,都能感觉到明显的降智。不知道普通人感冒之后是什么情况。当然普通人是不太需要看数学的,所以可能很难作为参考。如果是普通书籍或者英文书籍,测试了下也都没问题,但是看数学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出来,平时一句话看过去,一些定义和概念会自然地连接和组织起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脑子里也会自发地尝试不同角度的理解方法。感冒期间这些都没法自发进行。我得更主动地让大脑动起来,所以就很耗费专注力,特别容易被打断,实际效果也不好。似乎还有点易怒,也可能只是最近工作遇到的人和事的关系,未必是感冒的原因。看不了数学,看点闲书倒还是可以的。工作之后的几年,读的书越来越少了,确实挺不好。… 阅读全文

没有豆瓣的时间里

10月6日,豆瓣广播被ban了。感觉整个人失魂落魄的,虽然知道什么都不会有,还是一整天习惯性地刷新豆瓣,什么其他事也没做。持续了11年的习惯,回想起来已经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了。这一天里的心情,大概就仿佛初三开学突然而至的分班。初一初二的班级是大学宿舍之外唯一有归属感的地方,分班之后连踢球也突然没有了激情。没来得及(也不敢)和暗恋的人表白,没有QQ,找不到说话的理由,之后就几乎没有再说过话了……豆瓣广播被封禁的感觉大概和那时候很相似。仿佛做了许久的梦一下子醒过来,梦里的一切那么美好,却什么也抓不住,这种感觉实在太无力了……在初中的那个时期,连经常爬的紫云岩也经历着大改造,常去的山头到处都是吵吵冉冉的工人。生活里的一切仿佛是是在一瞬间一起崩塌的,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我才相信冥冥中是有命运存在的把……对于豆瓣,虽然谁都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原本互联网就是一个变化过于迅速的地方,可还是希望这一刻永远不会到来。豆瓣到底寄托了我太多的情感……… 阅读全文

立秋及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

立秋的夜里下了场阵雨,雨后似乎隐隐能察觉出一点秋天的味道。结果紧接着的两天就迎来了今年气温的最高纪录38度,连午夜也能有32度。宿舍和家里都没有空调,凌晨5点还热得睡不着。燥热的空气吹过手臂,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一丝小学暑假的记忆。在奶奶家看一天的电视,家人午休时分一个人在水池玩水,看着阳光晶莹剔透地荡漾在桶底,在家里地板上用自己发明的规则操纵纸片人踢足球,黄昏时分莫名的伤感……

7月的时候玩了2个多星期的怪物猎人世界。我原本挺不擅长动作游戏,也不喜欢重复性的训练。到最后感觉自己进步还是挺大的。肌肉记忆和动脑相结合带来进步的感觉,还是挺喜欢的。之前自己重来没用过手柄,每次刚想尝试就觉得手柄的视角控制比起鼠标麻烦太多。而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对我挺重要了。鼠标的问题则在于左右手按键的不均匀,鼠标虽然在视野控制上虽然有优势,但按键只有两个,多数操作就不得不落到左手上。而键盘的方向操作一下子就要占用多个手指。盾斧因为带有非常多多个按键同时按的情况,最终逼着我不得不转手柄。而怪物猎人的特点是怪物会经常龙车,从人物的正面非常迅速地移动到人物的背面,视角需要迅速转动180度。起初系统默认的视角锁定是持续的,这明显不好用,因为怪物猎人的怪物多数体型都很大,近距离战斗中怪物的头尾远大于可视角的情况实在太多了。在只狼中用起来很顺畅的持续锁定,在猛汉王中就特别难用。所以从开始就不考虑。打到灭尽龙的时候,卡住了,就想各种办法,把游戏里所有的选项看了一遍,发现有一种视角锁定方案是按一下R,就转到怪的方向,并不持续锁定。然后就发现这种模式很适合我。在游戏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比如起先我总是很心急地想把自己的连招全部打出来。并且以为自己和高手之前的差距在于反应速度。后来渐渐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这游戏需要观察怪的动作和前摇,所以在招与招之间不要急着做出下一步动作。反应速度的差异远比我想象的小得多得多。我之所以没办法躲过怪的某些攻击,原因在于这游戏某个动作都有一定的前后摇和硬直,在一个动作没有执行完之前,输入其实是锁定的。如果我已经输入了下一个动作,就算后续我做出反应,游戏里的人物在把先前的动作执行完之前也不会做出新的响应。另一点是对盾牌的使用,我总觉得在攻击过程中,突然用盾牌格挡掉怪物的反击还挺酷的。因为我一直只急着打出连招,所以在灭尽龙之前,除了对付角龙我几乎是没有用过盾牌。总体来说,对一个游戏熟悉之后,能轻松地看出在新手时期看不出来的模式,这点其实是挺有趣的事情。上一个给我这样体验的是war3,两队人马战斗,新手会觉得游戏再一瞬间就结束,根本没法操作。但是在同样的一瞬间,老手则能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其中的差别也不是速度,而是关注点的模式化。老手有办法从相同的画面中提取出更多也更有用的信息。了解了这些之后,就又突然想学星际2了,一边是肌肉记忆,另一边是分析自己和职业选手的录像,找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虽然自己所想的事情,身体往往没办法一下子都做到。但用这样方式不断前进的感觉真的很好……由此也算悟出了一点道理。世间的多数事情还是属于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进步的程度。所以人还是应该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虽然这很难),持续一段时间的练习……同时很多很凭感觉的事情,其实都还是可以分析的。就算是其中很微小的部分也不能放弃思考。想完这些,突然就有很多想学东西。不过说到底现在是真的没空啊囧… 阅读全文

小暑

周六趁着刚下过雨,天气或许凉爽些(并没有),去了趟植物园。去的路上坐的绿皮火车,感觉车上的人明显比动车上的压抑得多,位置都被各种人和物品分割占领了,在叫醒2轮休息中的乘客之后,我终于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被换到哪去了。大概有些人已经在硬座上睡了1,2天了,大家都挺没精神的样子,这么说起来我好像都没见过需要1天以上的动车和高铁(查了下最长时间是14小时)。找到位置坐下后,才发现和检票时排在我前面的几个学生在同一车厢——三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女生分别穿着汉服,洛可可风以及调查兵团的衣服,男生则只穿着日常T恤。想来应该是去参加漫展的。这几年似乎漫展特别的多,连万智牌的推广都是以漫展作为主要平台的,大概是95-00后的一种潮流。下了火车,坐公交,听到旁边的两个小妹妹在做知识竞猜。“你知道四大洋是哪四大吗?”“你知道英国的全称是什么吗?”……突然就很怀念这种生活状态,觉得童年真是美好的时期……… 阅读全文

芒种-端午

端午节前,雨水始终不断。周末就着雨停的间隙,去拜访了几株较大的凤凰木。虽也有开得旺盛的,但是始终没有前年那种仿佛能够染红天空的灿烂感。说起来那样的景象至今也只见过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会那样绽放呢?若说气候也没觉得什么特别。很多果实的收成似乎都有大小年,比如今年的杨梅收成就很不好,或许植物开花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在想,实际并不是有大小年这样的周期,而是每年植物的产量都是上上下下浮动的,而人类没办法把这种现象很细化地分成多个区间,但是分成多和少两个区间却是容易的。从师院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新开的花店,里头种的绣球超级漂亮,花瓣是从蓝紫到粉色的渐变,问了一下价钱,一盆要98元。回家后搜了一圈淘宝也没找到那个品种=… 阅读全文

小满

从4月开始,似乎对各种游戏都没了兴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之前多了不少。立夏之后,不知道是日照时间变长的原因还是什么,总觉得白天的精力也变好了。正当感觉效率明显提高时候,晚上总有些类似群防,组织学习一类的事情,把整个晚上的时间全都占掉。。。把剩余的时间规划一下,似乎还是不够用的。只能说自己确实很垃圾。

这几天看双琴侠,感觉挺能体会到这类需要天赋的领域中(真正需要天赋的领域必然都是伴随着需要大量的努力的),人的生活状态的相似之处。在乐团中不管是哪个位置,有时候都需要面对大量的休止符,还要数拍子,有的持续800多拍……这样的问题以前大概是不曾想过的……有些时候会觉得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做了,总是会有收获的,有些则没办法。… 阅读全文

谷雨

转眼四月都快结束了。花了点时间才从这种不关注时间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前几个周末都会试着去牌店待上一晚上,几次下来真的觉得很浪费时间,多数时候并不是在持续的游戏中的。垃圾时间实在太多了,而且总用相同的卡组和相同的人对战本身也不是很有趣。这段时间遇到的人,总让我思考人与人的差异,很多时候是由于对时间的利用率造成的。即使是玩,也是有效率差异的呀。到了四月突然就没那么想玩了,回复看书学习的状态。觉得还是这种日子更让自己觉得充实一些。数学倒是看得不少,不过理了一下需要看的书,还是有种怎么都没可能看完的绝望感T_T

雨断断续续,天气一旦放晴,只需一天,气温就升达到30来度,这个夏天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对比前年,感觉我宿舍周围的蚊虫少了很多,刚住进来的时候,放在阳台的脸盆,没天晚上都会卡上厚厚一叠的虫子,如今却几乎没有了。蝙蝠也有很多,现在也完全见不到了。所以也会想人气到底是种什么东西,爷爷去世之后,老房子没有人住,只需半年,屋内就显得破败不堪,门前的道路上石板缝之间也迅速地占满了杂草(那条路照理还有不少人走得啊)。至于宿舍附近的变化,楼下原本有一小块草地,大概6,7平米,现在没有了。可是那么小的一块草地能养活那种数量的生态圈总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阅读全文

惊蛰

春雨绵绵地下着,看不到停歇的迹象。想出门徒步都不大可能。双休日的时间总觉得少得可怜。基本只够做一件事情。上周末组好白绿token的牌组,第一次去牌店玩。打了两盘2v2,算是带新人熟悉。因为才玩第二局,好多事情还不太习惯,有时候忘记横置产费,也没办法注意到对手做的所有操作是否正确。在桌面上看对方最远端的牌有时候也看得不很清楚(一些双色地的颜色)。不过2v2是非常好玩的,至少再我看来比1v1好玩。挺有当年玩魔兽2v2的感觉,自己会想很多想打的配合。觉得有很多没有被众人挖掘的思路。比起moba类的5v5,总觉得2v2才是我喜欢的模式,我能去更多地了解队友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打法或者寻求沟通制造配合,也能去分析对手的想法,做针对。这些在5v5中几乎没意义,你只是影响战局的1/10力量,过多杂乱的信息也没法做针对。可惜不管在任何游戏中2v2从来不是主流。后来还看了其他人打轮抽,老板因为和我们打2v2打得很激动(第二局打了半个多小时),导致轮抽很晚才开,说起来老板是个挺有趣的人,给我的感觉大概有点像是touch里头小南的爸爸:P晚上和其他一些人聊了才发现,有好几个也是最近1,2个月才入坑的,都是通过漫展了解到的。说起来我一直没get到漫展和万智牌之间的关系。群里头有50来人,也超过我的想象……… 阅读全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