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小暑

昨晚刚跑完团,发现到了第二天白天也还缓不过来,气短,身体感受和通宵了一整夜完全没睡觉差不多。大脑状态挺不好。没想到社交对我来说是这么消耗能量的事哎。所以用这个时间写blog好了。其实差不多有3周没有跑团了。感觉还是没有跑团时候的状态好,这段时间专注力恢复得差不多了。除去工作,看数学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看的书非常不自包含,不同章节的叙述方式完全不统一,可以看出原始论文的痕迹很重,但是经常没头没尾。阅读起来还是挺累的。就经常直接找原始论文。推进起来特别慢。很多定义甚至不管是书里,引用的论文,或者网络上都找不到。于是只能通过后续的论述,一点一点重构出定义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独自冒险,在地下城里解谜题的感觉。其实我还是挺喜欢看一手论文的,不过时间早一些的论文,清晰度很成问题。还有排版那时候都是打字机,有些上下标看着也难受。… 阅读全文

龙舟无水

5,6月份是华南的雨季。但今年雨水却异常稀少。5月下旬更是直接达到了39度(似乎是平了5月历史记录)。新冠之后,花了一周进行恢复,以为恢复得差不多了,结果又中了个流感,可能是甲流(缺少确定手段)。又低烧了两天,流鼻涕,咳嗽,拉肚子。差不多又过了一星期才好。然后依旧是头脑明显变笨的感觉。很难集中注意力。等恢复之后我看了同一段数学书,能看感觉到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通常如果我看到一个问题不太清楚。我会试着把问题分解。但是生病的时候这个过程不会自发触发。另一个是比如一个推导需要条件1,2,3,但是卡住了,这时候日常时候,我可能会大脑中再调出条件4,从而解决问题。但是生病的时候这个过程也没法进行。这个过程差不多就是人类在思考过程中灵机一动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过程。应该也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聪明程度。然后是生病的时候内存也变得比较小……总之这些东西用围棋类比就都很好说明,一个人能计算的深度和广度,一个是能计算几个方案,另一个是一个方案能算几步。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总之整个五月因为生病过得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浑浑噩噩的,之前养成的好习惯基本都破坏殆尽。6月之后开始尝试恢复。不过因为上班时间又调回早8点。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适应,总觉得睡不够,而且不知道为啥即使12点多上床,也经常要2点多才能睡着。早上差不多6点,小白腰雨燕就开始叫。然后到了夏天实在太热,午饭后也没法在户外溜达。试着在办公室里溜达,但是空间太小,效果非常差。所以现在在烦恼中午的时间怎么有效利用。不过最近一周经常中午时间也会被工作占用。所以整个六月过得总觉得还是有点累,更多地倒不像是新冠甲流后遗症,只是睡眠问题。… 阅读全文

生病中脑子不转

记忆里4月总是过得特别快。今年也是如此。今年的清明只放假一天,所以也不是假期带来的错觉。不过如果51的假期是从4月底开始的时候,确实会在假期到来的同时就感觉4月结束了。四月下旬被怂恿着进了dnd跑团的坑。本来想着实际跑一次再写blog,结果如常地,需要多人协调时间的事情就很容易出现延期,终于决定在8日左右开始了,这次换成我自己拉胯了——得了新冠orz。开始的两天确实挺难受的。扁桃体炎,忽冷忽热,头昏沉沉的,半夜醒了很多次,喝了很多水。差不多到了3,4天就没什么特别难受的症状了。头还是有点昏沉沉。第五天回去上班了,感觉精力明显缩短了很多,差不多上半天班就觉得累。能进行的深入思考的宽度和广度都明显比正常情况下差了非常多。这事我感冒的时候也有相同的情况。推证明的时候,就感觉半天过不去,脑子里平常应该自动接着出现的想法,不会自己出来了。所以只能先写blog好了。我一直设想这种状态是否就是比较笨的人的日常状态?当然这事大概很难证明。然后呼吸的时候气有点短,就是感觉吸进肺部的空气氧气利用率低了很多,或者血液中的氧气有点不够那种感觉的。呼吸加上体力与精力,我觉得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比较快的恢复。可偏偏新冠之后,一般都建议1个月不要剧烈运动。。真是难啊。。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复。… 阅读全文

小白腰雨燕与春雨

3月22日,下班回到宿舍,刚打开门,几乎同时听到小白腰雨燕的叫声。知道是去年在我这筑巢的小白腰雨燕又回来了~赶紧探出窗台去看,虽然从我的角度看不到巢的位置,不过正好看到一只小白腰雨燕一边欢快叫着一边飞出去。这种单纯的欣喜还挺奇特的。想起某个小学暑假,小伙伴都各自回老家,半中间我从老家回来,结果一个人都找不到,楼前的空地静悄悄的。因为和自己期待的场景相去胜远,所以有点不知道做啥。突然仿佛听到小伙伴的欢笑声,赶紧跑到阳台上张望。结果只是幻听:P想起红楼梦里黛玉说的“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潇湘馆里也有燕子筑巢,想来这种冬去春来的欣喜黛玉应该也曾感受过吧~这其中大概也有一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说起来小白腰雨燕在我们这似乎可以待到11月初,不在的时间大概也就4个月左右,也不知道他们迁徙到了哪里。然后小白腰雨燕和家燕不同,巢穴不只用来哺育后代,也会作为夜宿的场所。这也解释了为啥在超长的时间段内我都可以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点尖锐到刺耳,可是又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安心感,实际上它们并不常叫,似乎一天之内我最多也只听见过3次。最晚的一次是凌晨1点,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吵醒了它们:P小白腰雨燕到来前的3天,棕果蝠也开始在附近出现,我有点烦它们。附近有小白腰雨燕的情况下似乎蝙蝠就很少出现了。大概能感受到附近的生物很多?查了一下似乎小白腰雨燕是一种栖息地还在不断扩张中的物种,说是会沿着河川扩张。我在九龙江上游的江面上确实经常看到它们,但是下游就还一次未见到。ps:根据博物里关于家燕的说明,同一对燕子返回旧巢的概率不高(存活率太低)。不过小白腰雨燕似乎更喜欢集体活动,我感觉我楼上也不只一两只。这样的集群作为整体不知道认不认“家”。。… 阅读全文

不说再见

上周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很伤感,听着好妹妹的《不说再见》,回忆起很多大学时的事。很多称不上事件的片段:坐在回学校车上经过立交桥时的心情;每学期末离开学校的心情;好不容易挤上谁坐谁中暑的汽车,在车上所想的事;每学期开学前的期待;最后看着空落落的宿舍关门离开时的心情;开学在选课系统抢课,登不上系统;夜晚大家一起坐公交到远处上选修课;路边穿着阿迪达斯新鞋拉二胡乞讨的乞丐;师院后门一对老奶奶夫妻做的很便宜且货真价实的芒果沙冰(因为太良心了,导致我们总是很担心他们的状况);在一个选修课里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却不敢去搭讪;和Chaos一起去世图;到强家那边;和搞去植物园,看到黑色的袋子他就要说里头可能是尸体;经常来我们宿舍晃悠的小慈;暑假里拍积云;通宵打游戏,双脚被蚊子叮得全是包;旁边小道上的瓦罐;无数的卧谈与在图书馆的日日夜夜;下自习时天空的笑脸……又想回学校了。也找不到之所以突然变得伤感的缘由,沉浸在这些回忆里本身大概也没什么不好。… 阅读全文

晴冬

转眼1月已经过完。节前3,4天前还一直挺忙。春节的时候,突发奇想 想背点单词。因为平时的时间并不总很稳定,春节大概已经是我仅有的假期了。当然我也做不来那种一个长假背完整本红宝书的事情。至少有每天坚持,假期里一共背了1500。到后面稍微习惯些,背的速度也有加快,但需要复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到结束为止,似乎还能记得住90%-95%(本来就算不接着背也应该要保存一段时间的复习的,但是实际重新上班之后就没做这事了:P)。背单词对我还有点枯燥,不过从词根词源中有时候也能发现点乐子。比如venial的词源和维纳斯有关,意思则是“当然是原谅她拉”(笑死,实际意思是可原谅的)春节期间大体做了这事。其他的东西倒是也学一点,不过因为时间不好掌握,就随着心情来。不看任何材料推些东西,感觉还可以。因为我似乎没有新冠的症状,所以也不确定自己得没得过,搞得挺不敢出门,既没去看电影,也没有去植物园。原本冬日走在太阳下,是我们这一年最舒服的时候。既不担心冷,也不容易流汗。初三的时候去了次本地的博物馆,里头刚好有两个小展,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后宫生活以及明朝益庄王墓。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点多。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要不是肚子饿了,真想在旁边公园的草地上躺上一躺。… 阅读全文

从Hilda小行星群到模式锁定

Hilda asteroid是一类由5000多颗小行星组成,位于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到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群。他们全体形成的图像看起来像是边略带弧线的三角形(图1),并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刚好处于木星轨道的的三个Lagrange点上,L3,L4,L5。显得十分奇异有趣。(从图1中还能发现两个始终处于L4,L5附近的小行星群,称为特洛伊群(Jupiter trojan))。

图1 红色为Hilda asteroid 青色为Jupiter trojan
自己用MMA画的Hilda asteroid和Jupiter trojan

但实际上观察单独的某一颗小行星,它的轨迹依旧是椭圆,见图2。小行星与木星的周期比为2:3。并且其轨道的远日点正好在木星的一个Lagrange点附近。木星的L3,L4,L5之间的夹角正好是120度。每当小行星转过一圈回到远地点,木星在相同时间内转过了240度,此时小行星与木星的相对位置虽发生改变,但远日点依旧处于一个Lagrange点附近。… 阅读全文

都在忙工作,无事可写

12月照例很忙,经常中午和晚上都需加班。有很多和不同人配合的工作,但是其中许多非常之不靠谱,为了在各种DL前完成任务,就有很多时刻对掌控外的事感到焦虑。然而焦虑是很消耗精力的。到了下班时间虽然想着尽量不被工作上的事情影响,但专注力还是大打折扣。所以整个12月几乎都没怎么学习。导致对今年前8个月的专注状态都有点遗忘。处在一种长期状态下的人类,实在很难详细地回忆起自己确实经历过的另一种状态时的种种感受,并把身体调整到这种自己想要的状态下。就好像有些动物一直被关在笼子里,突然获得自由后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其实人类也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忙碌期突然闲下来的时刻,会不知道做什么好。12月唯一比较有印象的专注是12月27日,那天工作不算很多,恰好天空放晴,一边晒太阳一边看数学。只是这种允许自由安排的时光只持续了一天,很快又开始忙起来。… 阅读全文

远东

11月7日,上班时间改成朝九晚五,本地人多有午休习惯,所以对于这项改动多有非议。我倒是觉得挺好,早上可以睡得稍微晚一些。不过实际进行下来,早上还是很难多睡。周围很多活动还是已8点作为起始点的,7点多就会有小孩子和接收孩子父母的嘈杂声,旁边工地车辆的进进出出……然后平时虽然挺好,但是如果我前一天晚睡,第二天中午也没有稍微弥补下的时间了。同事里掀起了购买折叠床与躺椅的风潮,想着充分利用仅有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午休——换做是我很难保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入睡。我的策略则是怎么不睡,我一直想觉得解决午饭后因胰岛素导致的血糖过低,这种情况不只在午饭,晚饭后有时候也会困扰我。我发现人在站立的时候是不容易感觉到困的,所以决定试试饭后到旁边的小树林散步。几周测试下来对我个人来说效果似乎还不错。而且坚持2-3周后感觉饭后也不是很困乏了。需要的时间差不多是半小时,如果只是10分钟就没有效果。然后接近自然且开阔的环境也比封闭的室内要好。其实我觉得能随时从座位上站起来也可以作为一个技能,比如沉迷刷网页或者游戏的时候,如果能让自己站起来,离开座位一会,以此作为开始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的起点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实际切换关注点和思维模式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也还没有想出必然有效的方法,只是觉得可以作为一系列新行为的起点。虽然在短时间内要想自如地控制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是很困难的,但是多数人似乎连存在这种模式的差异都没注意到。回到作息的变化问题,5点下班比原先早了半至1小时,但是晚上的时间似乎也没让我觉得变多。下班后还经常觉得累。基于上面这些原因,我现在的作息是每天和原来相同的时间起床,学习1小时再上班(不过因为最近天气变冷之后起床变困难了,实际经常没有1小时=… 阅读全文

9-10月流水账

两个月没写blog,9月的时候有点不知道写些啥,到了10月工作变得异常忙碌,上班时间几乎没有摸过鱼,连带着下班之后也有点缺少气力。8月下旬的时候试着自己独立从头推了一遍Cech cohomology,感觉还挺容易的,不过double complex这个思路已经知道了,有创造性的部分还是构造这个double complex。再后来的时间原本打算考个试,准备了一个月(我还蛮讨厌准备考试的),结果邻近考试的时候居然宣布考试取消了。原本还想着顺便见见yy,结果还是没见着面(原本时间似乎也很紧张,因为要出省,要不要给单位说实话,以及请假什么的,防疫上的原因本来就有好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后来取消了动车票,等到了周六晚上,居然还有当地疫情防控人员给我打电话(他们有动车购票信息,但是没有退票信息2333)… 阅读全文

Scroll to Top